孩子們在手術室里探索醫療器械的醫學奧秘
3.0T全數字核磁共振儀發出的“神秘之光”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
孩子們觀看經過化驗的采血管通過機械臂進行運輸
急診科護士陳龍給孩子們講徒手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方法
男護士長梁耀斌教孩子們學習七步洗手法
文化長廊上,國藥東風總醫院院長魏澗親切地給孩子們講述醫院成立91年來的歷史故事
醫學檢驗中心主任李毅為孩子們講解一管血液標本的化驗流程
■記者:宋雅璐、羅環
“我們希望通過開放日活動,讓市民真正走近醫院和醫護人員,感受醫護人員工作生活,體驗醫院的服務流程,進一步加強醫護與市民的溝通交流,改進醫院工作的不足,共同為更加和諧的醫患關系,為全民健康做出努力。” 這是7月28日國藥東風總醫院院長魏澗在醫院開放日活動中說的話。當日,10名十堰日報社小記者來到了國藥東風總醫院作為體驗者參加了2018年醫院開放日活動,體驗就醫全流程和醫護人員的工作,感受醫務工作者的人文關懷。
一次體驗之旅
學習急救知識 感受就醫過程
7月28日上午8點,10名小記者穿上了白大褂,帶上了體驗牌,領取了掛號單,在志愿者和醫護人員的帶領下,分成兩組進行體驗。來到門診部三樓器官移植科,小體驗者們作為患者手拿著掛號單,有一絲絲緊張,但是看著醫生關切的問候、細致的問診、專業的職業精神,他們不僅知道了醫生如何給患者進行檢查和診斷,也讓他們消除了內心的緊張感。
兩組分別觀摩后,在急診觀察室內,急診科擁有國家級救護師資的陳龍為體驗者們開展了CPR(心肺復蘇術)的教學示范。“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心肺復蘇術?對什么樣的人才可以使用?該怎么用?”看到周圍的醫療器械和地上放的模擬人,小記者們好奇又期待。
“在緊急突發情況下,正確得當的急救措施能夠挽回一條生命。”在培訓室,陳龍的話讓小記者意識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他走到一位模擬人面前,面向小記者演練心肺復蘇急救的步驟,邊演示邊講解。首先,確認周圍環境是否安全,判斷患者是否有意識。接著,解開患者胸部的衣服、松開腰帶。找到胸脯中間線的中點,進行按壓,此時要注意患者的心跳、按壓的頻率與深度等。
講解完畢后,小記者們在醫生的幫助下依次在假人身上練習了心肺復蘇術,一開始由于不熟練,很多小記者打了退堂鼓。最終,在醫生和護師的指導下,他們順利完成一系列動作,儼然一位位小小急救師。
小體驗者們感受了自助打印系統和取藥叫號系統。“現在,就醫真是智能又方便,以前都是人工分類藥品,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機器將藥品進行分類傳輸到藥師手邊,真神奇。”小記者劉牮麟說。
一份別樣收獲
體味職業辛苦 感受人文關懷
在志愿者和醫護人員的帶領下,小體驗者們來到了住院部。在醫學影像科,趙年主任帶孩子們參觀了核磁室、CT室。孩子們驚奇地發現核磁共振儀、CT機在工作時發出奇異柔和的彩色光束,像神秘的海底世界,又像夢幻的童話世界,讓接受檢查的患者消除恐懼、心情變得愉悅。
在醫學檢驗科,醫院現代化的全自動生化流水線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李毅主任耐心講解:患者在采血之后,其血液標本被傳送到檢驗科,儀器會根據血液所需要檢測的項目進行統一的自動分檢、分類、離心、分離血清等等工序,最后通過軌道自動傳輸到相對的機器上進行檢測化驗。通過實地參觀大家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抽血后,要等候幾個小時才能取到結果。
繼續前進,小記者們來到了消毒供應中心,觀看了各種醫療器械,了解了一根采血管的“旅程”。在消毒供應中心,由于該區域的特殊性,參觀者不能進入,只能在參觀通道窗口往里看。副護士長宋書紅介紹說,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一個特殊科室,它承擔著醫院所有重復使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監測以及無菌物品供應的任務,起著“納故吐新”“推陳出新”的作用,相當于醫院的“肝臟”。
最后在中心手術室,小記者們紛紛戴上無菌帽和口罩,換上了隔離服和拖鞋。“手術”開始前,在手術室護士長梁耀斌的帶領下,小記者們學習了七步洗手法,在12號手術間里,小記者們體驗了手術臺上、無影燈下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和神圣。
順著歷史的軌跡,在魏澗院長的講解下,小記者們參觀了文化長廊,了解醫院91年的發展脈絡。國藥東風總醫院院長魏澗表示,今后醫院將定期舉行醫院開放日活動,不僅讓市民了解醫院的歷史和厚德精醫、救死扶傷的傳統,也希望借助開放日活動,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更是讓老百姓通過與醫護人員零距離接觸,加深相互之間的理解包容和信任。
小記者金一帆說:“我覺得醫生是特別辛苦和神圣的職業,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增加了很多醫學常識和本領。” 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很少接觸到這樣的工作環境,對醫院、醫生的職責缺少必要的了解。在參觀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一樣,感受到了醫院的人文關懷,學到不少醫學急救知識,非常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