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 通訊員 余琳琳 鮑秀麗 報道: 羅蓓,是土生土長的黃龍鎮大溝村村民。2015年10月,她的第一任丈夫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一歲半,一個五個月。家里一下子折了頂梁柱,失去了收入來源,生活的重擔壓在了當時還在十堰市醫藥衛生學校參加培訓的羅蓓身上。那一年的羅蓓,面臨著回家照看小孩還是堅持“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進修的抉擇。學成一技傍身,才能給孩子們撐起這個家,想到未來要走的路,羅蓓將兩個子女交付給孩子爺爺奶奶照料,繼續為期3年的理論課程學習和1年的臨床實習。
兩個孩子是她放不下的牽掛,4年的學習時間里,羅蓓除了鉆研醫護知識外,一有空就趕回大溝村,照顧一對兒女?;貞浤菐啄?,算是羅蓓人生中的較為困難的時刻,生活中的困苦磨礪使得她常常在深夜里輾轉反側,淚沾枕巾。
村里看到羅蓓的實際情況,在政策上予以積極幫扶。2015年通過黨員群眾代表大會評議,羅蓓被納入精準扶貧戶,2016年4月被納入低保戶。羅蓓常常說,正是因為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扶助她走過了一生之中最難走過的那條路。
在羅蓓進修期間,羅蓓享受“陽光雨露計劃”,保障她的求學能夠繼續進行;2016年12月,羅蓓一家三口搬入精準扶貧異地搬遷集中安置區,解決了她們迫在眉睫的安全住房問題;除此之外,兩個孩子上幼兒園期間也享受到教育扶貧的相關優待。2018年7月,羅蓓正式在大溝村衛生室上班,直至此時她才有了可靠的經濟收入來源,至2019年3月,一家三口停止領用低保補助金。
2017年大溝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讓剛剛有了安家立命根本的羅蓓稍稍松了口氣。她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沒為國家做啥貢獻,享受這么好的政策總是覺得有些難以為情。”兩個孩子慢慢長大,她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日常不僅僅為村民免費上門送藥,也會一守半天的給那些行動不便需要靜脈注射的人們在家服務;每個季度對患有慢性病的村民進行走訪,并建立隨訪檔案記錄他們的身體現狀和既往用藥,同時也仔細叮嚀他們該注意哪些事項。“我們得了頭疼腦熱肩椎勞損的小毛病再也不用跑出這幾公里的山溝溝。”大溝村不少常住村民心懷感激的說。羅蓓憑借一技之長脫離貧困戶行列,生活越過越敞亮,也造福了一方百姓。她本人也于2018年重新組建了家庭。
2020年年初,原本是家家歡聚充滿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新冠病毒的出現讓全國人民參與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武漢、湖北驟然成了舉國上下關注的重心和焦點。彼時羅蓓的三子不到一歲,對母親還十分依賴,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嬰幼兒,另一邊是異常嚴峻的疫情形勢。但她義無反顧的投入抗疫第一線:對武漢、外地返鄉人員進行疫情監測,入戶為全民測量體溫,幫村民代購藥品和生活用品,對大溝村的公共場所和人居住宅進行消毒……因為不知道病毒潛藏在哪里,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疫情防控工作期間她和孩子們相隔兩地,只能通過視頻聊天關注孩子現況的羅蓓每次遇到孩子們問她什么時候把大家接回家時,她總是溫柔的答復,“快了快了,等媽媽把小怪獸趕跑,我們就可以團聚了。”整整63天的奔波勞碌,她一共瘦了14斤。
2020年2月5日,大溝村3組村民王世華的孫子得了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高燒到39.4度,當時村衛生室和黃龍鎮衛生院都只能拿藥,黃龍西苑醫院又是十堰市新冠患者的定點治療醫院,他家又沒有便于出行的交通工具。羅蓓知道高燒長久不退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中午接到電話就立馬聯系村“兩委”開了出行證明,急匆匆的扒了幾口飯,又向張心羅爺爺借了小轎車,同村上負責人一起把孩子送往市人民醫院。
她在醫院忙前跑后,給孩子掛號,帶孩子去做檢查,還隔三差五的監測孩子的體溫,時不時為他進行物理降溫,直到把孩子安排妥善住進病房,她才披著夜幕開車回家。
事后孩子爺爺對羅蓓表示感謝,卻被她擺手拒絕:“這是應該做的。”“車子是燒油的,又不是加水就能發動……”王世華幾經勸說,羅蓓依然推辭不受。“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自己能夠幫到的人,這會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她笑著說:“正是因為精準扶貧的好政策,當我困難的時候被國家溫柔對待,在我自力更生行有余力的時候,我也愿意用感恩的心來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