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雨過,千畦盡成綠。”北京時間2月19日0時43分將迎來“雨水”節氣,這天適逢“七九”第七天。隨著“雨水”節氣到來,寒風呼嘯、雪花紛飛的殘冬漸行漸遠,和煦的陽光和瀟瀟的細雨開始浸染早春大地。
雨水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春雨為何貴如油?
新華社南京2月19日電(記者王玨玢)“春雨貴如油”。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這一時期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節氣有什么特點?哪些節氣跟水有關?為什么說春雨貴如油?氣象、農業專家為您“雨水說水”。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陳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副教授江曉東介紹,雨水節氣時,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向赤道靠近。此時全國氣候總體趨勢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溫暖過渡。全國大部分地區多雪之時已過,降雨開始,氣溫回升,但降雨仍以毛毛細雨為主。
雨水到來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攝氏度以上,黃淮平原日均溫達到約3攝氏度,江南約5攝氏度。但這時大氣環流處于調整階段,忽冷忽熱,乍暖還寒,也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期之一。
除了雨水外,還有不少反映氣候特征的節氣。比如谷雨、小雪、大雪也反映了降水或降雪現象。白露、寒露、霜降則反映了水汽凝結、凝華現象。
“所謂春雨貴如油,說的是春季降雨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陳新介紹,越冬作物在冬季苗體小、生長慢、需水量不大,一般冬旱對正常生長影響不大。但雨水節氣前后,農作物生長逐漸旺盛,需水量逐步加大,這時候遇到干旱,極易影響生長和產量。
比如冬小麥,在返青生長時對水的需求量就明顯增加,因此春雨像油一樣珍貴。類似的諺語還有“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蓄水如囤糧,水足糧滿倉”等。
“雨水時‘七九河開,八九雁來’,再到此后的‘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已是一幅春初的風景。這意味著全國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轉春的過程。在春風和雨水的催促下,大地會逐漸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江曉東說。
雨水的三候
中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關于雨水的詩句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兩首(其一)》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江南春絕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雨水節氣諺語
1.雨水節,雨水代替雪。
2.春雨貴如油。
3.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
4.雨水到來地解凍,化一層來耙一層。
5.麥子洗洗臉,一壟添一碗。
6.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
雨水養生
春捂防春寒
俗話說“春捂秋凍”,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切勿過早減去冬衣。春寒料峭,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因此雨水前后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也是有講究的,最重要的是捂好腿和腳,很多人習慣減衣服時先減幾條褲子,其實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較差,容易遭風寒侵襲,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兒童,受寒后傷肺,易引起感冒、哮喘、老慢支等疾病,因此要特別注意。
補水防春火
雨水后天氣轉暖,風多物燥,早晚較冷,人體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保健專家提醒,此時節可多喝水、多吃些新鮮蔬菜和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防止“春火傷身”。
此外,雨水時節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及至心神不安,應盡量保持心靜平和、舒暢。在飲食調理上,少吃生冷黏雜食物,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藥、芋頭、藕、蘿卜、甘蔗等。
(綜合自新華社、共產黨員網、中國經濟網、光明網、中國天氣網、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