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3月5日,我們將迎來農歷二十四里的“驚蟄”節氣。進入驚蟄節氣后,天氣將越來越暖和,春雷乍動,雨水增多。從目前天氣情況看,進入驚蟄節氣后,氣溫將呈現出走高的趨勢,十堰也將逐步正式邁入春天。
驚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每年3月5-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時為驚蟄節氣?!对铝钇呤蚣狻罚?ldquo;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從中可以看出,驚蟄是一個熱鬧的時節,在我國古代,多認為驚蟄時節開始有雷,蟄伏的蟲子聽到雷聲,受驚而蘇醒過來,結束了冬眠。實際上,昆蟲并非因聽到雷聲才蘇醒,春回大地,天氣變暖,這才使昆蟲結束了漫長的冬眠時節。
進入驚蟄后,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很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進入3月份后,十堰天氣逐步轉好,陽光回歸帶動氣溫回升,最高氣溫又回到了“2”字頭。不過,從目前天氣情況看,十堰還沒有進入春季。但進入驚蟄節氣后,隨著氣溫走高,離春天越來越近。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最高氣溫不斷走高,但由于晝夜溫差大,市民還是要注意保暖,特別是早晚,棉衣還不能輕易脫掉。
另外,我國民間常說:“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意思是說,進入驚蟄節氣后天氣逐漸溫暖,春雷也越來越近。根據氣象資料,每年3月至9月是十堰雷電多發期,首場春雷最早出現在2月,最晚在4月。(記者 羅毅)
節氣詩詞| 關于驚蟄的詩詞
驚蟄節氣萬物復蘇,到處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古代,很多文人揮灑豪情,寫下了許多流傳至今的詩句。
春晴泛舟
【宋】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云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節氣諺語| 驚蟄節氣有哪些俗語?
關于驚蟄名字的由來,也有一段故事。驚蟄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這是因為,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
關于驚蟄三侯
第一侯:桃始華:桃花紅,自此漸盛。
第二侯:倉庚鳴:黃鸝叫鳴。
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第三侯:鷹化為鳩: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后代,而原本蟄伏的鳩開始鳴叫求偶,古人沒有看到鷹,而周圍的鳩好像一下子多起來,他們就誤以為是鷹變成了鳩。
關于驚蟄的俗語
1、“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意思是說在驚蟄節氣當天如若刮了南風,盡管當天的天氣比較暖和,但是以后一段時間里的天氣很有可能還要變冷。因此,如遇上這種的天氣狀況,最好的辦法是遲一些下種。
2、“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意思是說到了驚蟄節以后,春耕生產已經拉開了序幕,田里地里將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3、“驚蟄不下雨,暑后剝樹皮”
意思是說驚蟄這天不下雨的話,也就表明莊稼產量不是太高,到了清明時就沒有糧食食用,只能依靠剝樹皮生活。
4、“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
意思是說在驚蟄節氣前出現了雷雨天氣,那對于山區來說更容易種田,因為山區的農田方便排水,這樣對于莊稼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節氣養生|遵循四法則 驚蟄前后別“驚著”
滋陰益陽 食當令之菜
《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在春季這一生命萌發的時節里,大自然充滿生氣,萬物欣欣向榮。此時,人們應入夜睡眠早些起身,形體舒展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天時。驚蟄時節氣候轉暖,人體陽氣漸生,但在形成陽氣的過程中會消耗陰氣,因此益陽的同時更要滋陰,所謂“陰生陽長”相輔相成,滋陰也是為了更好地護陽。
驚蟄期間多吃滋養陰氣的食物,具體如梨、銀耳、山藥和蜂蜜等。春季主生發,還可多吃辛香、有“生發之氣”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蔥花、香菇、生姜以及適量的花椒。大蒜有抑菌和殺菌作用,每天吃兩三瓣即可。
中醫推崇食當令之菜,并將之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春季當令之色為“青”,因此要多食當季的綠色蔬菜,比如菜薹、小白菜、上海青等;此外還可以吃些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這些蔬菜都有滋陰補陽之功效。
春困有“內因” 宜補脾胃
“春眠不覺曉”,春困增煩惱。春困固然有氣候外因,但更主要是人的體質內因。春天里,人體需要氣血補充,而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氣血生化不足,造成心脾兩虛,血不能上養于心,由此導致春困。
消除春困,飲食上要多吃有助于腸胃蠕動易于消化的食物,建議食用豆類、山藥、粳米等。炒菜時可適當添加黑木耳、百合、芹菜作為配料,正餐間再來一碗銀耳羹。
民俗有“驚蟄吃梨”一說,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將有助于去春燥、解春困。
預防春困除了午飯后小睡,更需要適當運動。中醫養生不主張大汗淋漓的劇烈運動,而是強調運動中注意時間和強度循序漸進,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
(部分內容綜合自新華社、湖北日報、武漢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