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能熱電:一年“喝下”900萬噸污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趙寧 葉相成
在京能十堰熱電有限公司,最引人注目的不是發電機組,而是粗壯的巨型冷卻塔和高聳細長的煙囪。這兩樣,都和水有關。
“熱電廠,消耗最大的除了煤,就是水。”該公司發電運行部部長助理兼化學主管廖洪峰說,京能熱電一年“喝”下神定河污水處理廠中水900萬噸,而且吃干榨凈,實現污水零排放。
京能熱電是京堰對口協作項目,2019年建成投產,有兩臺350MW發電機組。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十堰市投資9000萬元,鋪設管網15公里,建設泵房一座,將神定河污水處理廠中水輸送到廠區,實現循環利用。
中水進入京能熱電后,首站“抵達”沉清池與過濾池,經初步處理后“兵分兩路”。一路進入冷卻塔,用于全廠發熱設備的冷卻;另一路進入化學制水車間,經深層次凈化處理,轉送鍋爐機組,變成蒸汽,做功發電。
不用中水,用自來水如何?廖洪峰搖搖頭:工業用水每噸1.75元,一年用水900萬噸,每年僅用水費用就可節省1500多萬元。
關鍵是環境效益。據介紹,中水的水質標準為一級A,接近地表水Ⅴ類水質。“我們每天消納近3萬噸中水,也是為神定河治理做貢獻。”廖洪峰說。
2011年,十堰市流入丹江口水庫的12條河流中,有5條水質不達標,其中就有神定河。經多年治理,神定河水質在2019年消除劣Ⅴ類、2020年達到Ⅴ類,去年達到Ⅳ類。
中水回用也會帶來一些小麻煩。其中的細菌、微生物、有機物比地表水高出不少,有時會導致過濾制水設備堵塞。為此,每年冬季供熱水用高峰期,工人師傅經常提著25公斤一桶的化學藥劑,冒著寒風,登上2米多高的箱子清洗。
經摸索實踐,京能熱電采用在沉清池中添加凈水劑與殺菌劑,在深層次凈化處理過程中增加超濾與反滲透工藝等方法,較好解決設備堵塞問題。
在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廢水。2019年,京能熱電投資1700萬元建成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高峰期,每天產生200多噸脫硫廢水,經過處理,變成蒸汽從煙囪排出,少量飛灰則沉淀下來,變成生產水泥、石膏的原料。”該公司發電運行部灰硫主管張小剛指著正冒白煙的煙囪說,在晴日,白煙與白云一個顏色。
該公司計劃在今年開工建設二期項目,新增1臺350MW發電機組。項目建成后,十堰市熱電聯產機組容量將達到1050MW,年發電量可達52.5億度,年供熱量將增加至1800萬吉焦。新機組同樣使用神定河污水處理廠中水,且采用脫硫廢水濃縮技術,減少廢水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