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竹溪一中 丁進凱
近段時間我通過學習學校下發的關于學習《竹溪縣教育局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知識摘要》,對教師職業作風建設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和體會:
愛崗敬業精神不夠。從教多年來,我認為教育很容易產生職業疲倦感,要想常教常新,就要有追求卓越的進取之心和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強烈的責任心。要珍惜現在的工作,傳播正能量,要讓自己時刻處在不斷學習的狀態,與時俱進,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多學習多讀書,多看充滿正能量的文章,博取大家之精華,與專家對話,與先賢交流,修煉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努力成為內涵豐富、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常教常新,才不會產生職業怠倦感,
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不夠。在落實學校要求的十個知曉和十個幫助方面,我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做得還不夠好,生命是一個過程,過程在于體驗,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不挖苦,不變相體罰,使孩子愉快茁壯地成長。
尊重家長、服務家長的意識有待提高。家長是我們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因此,在工作中,要通過家長會和家訪等方式及時與家長溝通,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責、埋怨家長,并且在語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誠,用誠意使家長信任。
通過認真學習,使我更加明白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平時學習不夠,有一種自我封閉、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安逸思想,作為一名教師的我要在日常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從小事做起,率先垂范,為人師表,認真落實學校要求的“十個知曉”和“十個幫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孩子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才能有效構建“樂學高效課堂”。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然而現實社會中有教師收禮和有償補課,體罰學生的事時有發生,此等現象嚴重損害了教師整體形象,玷污了原本潔凈的師生關系。各種學生都有不同的心態,面對學生的過失,教師應予以教育,不應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面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是和諧可親的。
目前我校正在進行“樂學高效課堂構建”課堂改革,全面建設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方式和方法在不斷更新,只有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才能在新形勢下適應新的需求,使我更加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進措施。
加強學習,牢記使命,不斷完善自我。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育人觀念要不斷更新。我的創新意識有些薄弱,偏向注重經驗操作,不善于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實踐。因此我要時時處處加強學習,特別要注重素質教育,落實新課改精神,在樂學高效課堂構建活動中當好排頭兵。加強和進一步加強創新學習及教育政策法規的學習,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建設。把吸收別人的經驗與現代教育思想理念結合起來,深入進行教學研究,努力實踐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以十個幫助和十個知曉為抓手走進學生的心靈,用它來喚醒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和激情,尊重學生,教育引導學生,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潛能,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實現"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境界。學生在成長,犯錯是難免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學生所犯的錯誤,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找到原因,然后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進行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明確錯誤的危害,使學生從內心正確認識,進而改正錯誤.
這次的教師職業作風建設活動學習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在學校如火如荼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勇立潮頭。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認真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通過此次學習,我將會在以后的教學中牢固樹立服務學生和家長的意識,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嚴格履行教師的義務和職責,使自己成為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好老師,為學校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