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養結合,核心是醫療關鍵在人才
醫養結合是實現健康老齡化、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的通知》。通知指出,重點為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為主,兼顧日常生活照料的醫養結合服務。
時移世易,養老也從過去的“生活必需型”向“參與型、發展型、享樂型”轉變。新時代,新養老,老年人對過好養老生活充滿期待,對養老服務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九部門聯合出臺文件,從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著墨,切中熱點、找準痛點。
醫養結合,實際是兩個概念:一是“醫”,醫療;二是“養”,養老。兩者雖然結合在一起,同進一家門、共住一間房,但畢竟還是分屬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兩個領域,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要讓兩者無縫對接、完美融合還得花一番功夫。就拿居家養老來說吧,要是失能、高齡、慢性病老人需要醫生上門服務,現行制度和現有資源是否能夠滿足這一需求?醫療產生的費用是否可以在醫保中報銷?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還難以做到。提升醫養結合能力,應先要從制度層面發力,讓醫療與養老結合得更加平滑、順暢。
醫養結合,核心是醫療,關鍵在人才。養老事業離不開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有兩個層次:其一是普通服務人員,其二是醫養專業人才。揆諸現實,兩種人都相對短缺。就普通服務人員而言,中年人是各類養老機構的主力軍;而醫養結合專業人才,短缺情況就更加嚴重?,F實有多尷尬?有專家透露,目前我國從事老年醫學者不足6000人,他們當中很多人還是從各個專業抽調或者轉行而來,未接受過老年醫學專業培訓。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醫養結合人才培養迫在眉睫,要把老年醫學、康復醫學、護理等人才作為急需衛生計劃人才來培養。相關醫學院校應明確定位,研究型院校形成以傳統醫學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院校應以康養、醫養人才培養為主。
醫養結合,一面是事業,一面是產業。醫養結合,落在事業層面,就是要“有”保障——政府通過?;?、兜底線,讓特殊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困難老年人、高齡失能老年人享受到基本服務;落在產業層面,就是要“優”供給——提供高品質、個性化、多樣化的醫養服務,滿足一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正確處理好事業與產業關系,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
哲人說過,干事興業要“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提升醫養結合能力,眼到、口到容易,身到、心到、手到才考驗人。